對于一家電商企業,最希望看到的是用戶越來越多,黏性越來越高。
5月23日,特賣電商唯品會公布了2023年Q1財報,更多高價值用戶轉化為付費會員。今年一季度,唯品會超級VIP活躍用戶數同比增長15%,貢獻線上消費約42%,活躍用戶數為4380萬。對比其他電商平臺,唯品會的用戶黏性無疑處在行業前列。
唯品會能被越來越多鐵粉關注,其實并不意外。一直以來,唯品會給人的印象就是“冷門”平臺,提起網購大家更容易想到天貓和京東。但是年初到現在,這家平臺卻隱隱有走紅的趨勢,在部分省市的消費增長了至少30%,備受年輕消費者青睞。
最近網上有博主就發現,河南用唯品會的人突然多起來了,順豐小哥送到小區的包裹里,一大半都是唯品會的粉紅色。沒想到評論區炸出一大堆感同身受的網友,一位湖北的小姐姐表示:“身邊很多同學都在用唯品會,這家平臺也不算冷門嘛”。
如果分析背后的原因,也會發現很有意思的一幕。唯品會這家平臺經營了10多年,表現一直都很穩健,為何偏偏今年得到越來越多年輕消費者青睞?其實并不是這家平臺今年有了什么大的動作或者變化,主要在于消費者心態發生了深刻改變。
品牌特賣以前小眾,是因為大家覺得好品牌就不應該便宜,唯品會卻做到了,是一種順生意、逆心態的商業邏輯。但過去3年的沉淀,讓更多人看清了消費的本質,是用手中有限的錢糧,去打造更高品質的生活。于是在今年消費復蘇的大背景下,好貨好價更受歡迎,唯品會也迎來更大的破圈。
舉個例子,一雙品牌運動鞋,在其他平臺日常售價400元,直播平臺在雙11和618等促銷節點可以瞬秒到300元,618和雙11不是天天有,但是唯品會長期特賣價320元。年輕消費者在唯品會上,找到了品質消費和兼顧性價比的均衡點,人們突然意識到,原來大牌也可以很便宜。
不只是唯品會,奧萊、Costco今年都十分受年輕人追捧。這些企業沒有9.9元包郵的衣服,卻有日常價299,現在賣99的衣服。以這些企業為代表的折扣零售,聲浪越來越大,不僅說明消費復蘇浪潮高漲,也印證了理性消費的加速回歸。年輕消費者變得更加務實,性價比這一要素,正成為撬動他們內心的一把鑰匙。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報生成中...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