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據多位接近百度的內容創業者向筆者獨家爆料:百度將拿出10億元建立內容生態扶持基金,用于扶持和投資內容生產者。無獨有偶,另消息顯示,明天(9月20日)今日頭條也將宣布成立一個規模達數億元的內容扶持基金。而在幾個月前,騰訊也曾宣稱拿出2億成立內容基金。
三大內容平臺巨頭幾乎一夜之間火藥味甚濃,優質內容生產者成為了下半年來最為搶手的追捧對象。資本一向是互聯網市場最靈敏的指南針,集中爆發的投資潮無疑預示了又一次千載難逢的市場機遇。對內容創業者而言,BAT和今日頭條等內容平臺可以提供的不僅僅是資本,更重要的是信心和生態。這對整個內容創業的成熟和升級都將是一次大利好,新的序幕剛剛開啟。
內容創業井噴
媒體形態一再更替,但能生產優質內容的人,卻從來沒有被時代所冷落過。
隨著社交媒體和新媒體形態的出現,自媒體、內容創業成為了這兩年新興的一個概念和職業。尤其是資本層面的認可,讓內容生產者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追捧,只要你能生產足夠優質的內容,就有機會快速變現,Papi醬就是一個最典型的案例:一個自制視頻的網紅以億元估值融資1200萬。
雖然Papi醬在某種程度上是一個個案,但其背后卻早已醞釀著一場聲勢浩大的內容產業變革。據不完全統計,過去一年,獲得不同額度投資的自媒體團隊超過100家,平均每周就有兩個自媒體獲得投資。
與此同時,傳統內容生產模式正在遭遇越來越多的挑戰。僅僅兩年前還風光無限的新聞客戶端模式就已經開始顯示出頹勢。上周,一則消息不脛而走,網易正在為旗下新聞業務尋找買家,意欲打包出售。
內容生產正在進入萬眾創作、萬眾創業的全新時代,任何有能力生產優質內容的人都有直接機會變現甚至創業,他們不再依賴于傳統機構。最典型的現象就是傳統媒體的記者批量出走,以及越來越多以寫字為生的人開始出現。
機構瓦解,平臺重生。BAT和今日頭條要做的是搭建平臺,與內容創業者共享這個新生態的蛋糕。但是要做好平臺的角色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提供什么資源是內容生產者真正需要的?監管到什么程度是既有利于鼓勵作者創作,又不傷害作者和用戶體驗?這一系列的問題都是擺在平臺面前的實際問題。
拼資本更拼基因
三年前的今日頭條可謂草莽起家,在眾多新聞客戶端的圍剿中殺出一條血路。這也算得上是機器打敗傳統編輯的標志性事件。今日頭條一直強調,在不斷的完善推薦算法,讓機器更熟悉用戶的瀏覽歷史并據此推薦內容。
騰訊天天快報雖然被業界普遍認為是騰訊為阻擊今日頭條而推出的一款產品,但事實上圍繞騰訊強大的產品陣營以及用戶關系鏈,依然是其他競爭對手都忌憚三分的“護城河”。
百度這邊,雖然百家號要在9月28號才正式開放,但是對于做內容平臺這件事,百度認為自己做的可能比大家感知的要早很多。“百度十年前就開始做貼吧、知道、百科,這些產品的本質上其實就是早期的內容平臺。”百度副總裁陸復斌在之前的一次專訪中表示,做了十多年搜索的百度更清楚用戶喜歡什么內容、需要什么內容,這是百度做內容生態不同于其他家的一個明顯的區別。
今年百度世界上,百度CEO李彥宏著重介紹了百度大腦的四大能力,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能力就是用戶畫像,而這個能力最實用的場景之一就是實現內容的個性化推薦。
據李彥宏介紹,百度通過搜索等服務積累了多達61.5萬個用戶標簽,這意味著百度可以精確的把每一個用戶都標簽化、個性化,真正的了解每一個用戶的需求和潛在意圖。
從百度方面在今年百度世界上公布的幾個數據來看,過去兩個月百家號的內測階段,一些優質百家號已經提前享受到這種高質流量紅利。例如母嬰類帳號“時尚辣媽”,入駐百家號僅15天、發文44篇,便實現了563.1萬的總閱讀量,平均閱讀量達12萬加。
這不僅依賴于百度分發基礎量大,更重要的是精準和了解用戶需求。目前百度分發資訊已經可以根據用戶搜索歷史進行推薦,把用戶感興趣的內容主動推送到用戶面前。例如,用戶在手機百度搜索過房價,那么接下來他就會在手機百度首頁的資訊流當中看到與房價相關新聞資訊的推薦。未來,通過加入更多用戶標簽數據,這種個性化將會更加精準。這一方面有利于用戶更全面的獲取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長尾內容的分發,讓小眾的內容也能找到精準的受眾,讓小眾內容生產者也找到生存價值。
這樣的好處是讓百度可以更加多元的照顧用戶需求,而不是僅僅根據用戶過去點擊了什么新聞接下來就不斷的推薦相關的新聞,導致用戶很快的沉迷但也很快的逃離。
重要的是生態
熱錢帶來的好處不言而喻。不論是騰訊的2億,還是百度的10億,今日頭條的數億,這對內容創業者而言,都是赤裸裸的誘惑。也正因此,大家普遍認為內容生態平臺已經開始在暗地開始火拼。
既然火拼,那么只有資金顯然是遠遠不夠的,因為至少對BAT來說,誰都不缺做內容的錢,關鍵是錢之外還有什么?否則,再多的資金也只會帶來虛火。
優質的內容平臺要全面的考慮內容生產者的需求,真正從內容生產、流量分發、變現等各個環節為作者解決后顧之憂。
衡量一個作者影響力的最直接證據是閱讀量,這一點在微信公眾號上被發揮到極致,也最典型。也正因此,流量成為內容生產者首先考量的因素。微信公眾號以粉絲為基礎,造就了一個一個以作者為原點的流量圈。其優勢是圈子內影響力大,但是要開拓圈子卻不容易。
百度似乎走的是另一個方向,毋庸置疑,流量規模是百度一貫的優勢。百度已經把手機百度、PC搜索首頁、移動搜索首頁、手機瀏覽器等大用戶流量的產品全部開放給內容生態,這個分發能力毫無疑問可以讓百度一躍成為國內分發量最大的資訊平臺。作者在百度獲取流量絕對不是一件需要擔心的事。但這顯然還不夠,要打造個人品牌,圈子必不可少。前面已經說到,用戶畫像是找到精準用戶的一個有效手段,尤其是對長尾、垂類內容而言。此外,百家號也在百度的用戶體系基礎上,給作者增加了粉絲運營的模塊和能力。這意味著粉絲不但可以被找到,同樣可以經營。
來源:XXX(非中文科技資訊)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請尊重版權保留出處,一切法律責任自負。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有事發郵件至news#citnews.com.cn(發送時將#替換為@)。
[轉載標題:]
分享到微信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